我的臘肉情懷
臘肉說起來是每個南方人的美食美味。而相對北方的人來說:可能做法不同,味道也不同吧。
臘肉起源于我們中國,最早追溯到夏朝,相傳夏朝時,人們于農(nóng)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:臘。因此十二月又叫臘月。在農(nóng)村,許許多多的堂屋里有個火盆,火盆升起的煙剛好熏烤到掛在房梁上的臘肉,熏的時間越長,臘肉就越香。原則上一切肉類皆可以臘。臘香濃郁,甘咸味重,臘肉已經(jīng)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,臘肉已經(jīng)成為平常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美味了。
我作為一個地道的南方人,對臘肉是情有獨(dú)鐘。遠(yuǎn)離故土的我,心中老想著家鄉(xiāng)媽媽蒸的那一碗臘肉。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,印象中我們的祖輩只要?dú)⒘四曦i,除了當(dāng)天吃的外,全部都腌成臘肉,作為一年的肉食。這時候就會要做一個很重要的工序:熏臘肉。因為不腌制一下就不能長期保存,而我們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(jié)出一整套的熏臘肉程序。才使我們今天能夠吃到美味的臘肉。
今年的春節(jié),機(jī)緣巧合。在娘家小鎮(zhèn),豬肉相當(dāng)便宜。我看一下需要的東西好不好弄,在當(dāng)?shù)氐陌刂浜芏唷6刂涞臉渲φ檬茄獾闹饕牧?。而且家里還有花生殼、茶油殼等熏料。機(jī)不可失時,我決定第一次開始熏臘肉,就當(dāng)做實驗,為了那一口臘肉的誘惑。為了做好第一次實驗,我專門打電話請教了媽媽如何腌制臘肉,然后我就準(zhǔn)備開始我的實驗了。腌制的臘肉切好后,先要用鹽和花椒粉混合后在肉的表面上敷一下,再用一個盆把把腌好的肉盛放起來,放置7天左右,在第三天的時候再翻一下,使其腌制均勻。到時間后,在準(zhǔn)備好的架子上放上腌制好的肉。架子一般有1.5米左右高。目的是底下燃燒的柏枝樹的煙上升后熏在肉上。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時候,火不能大,需要的是煙,所以必須有人時刻在看住火。火一大就及時撲滅,但又不能熄滅。讓其保持燃燒又有煙的狀態(tài)。期間還要注意翻一下肉,面面俱到才可以。熏肉的時間用時一天,看到黑不溜秋,黃不拉幾的肉,我覺得這次實驗失敗了??磥磉@東西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。不管怎樣,這也是我的第一次杰作,好不好都是自己勞動的成果。我為自己點(diǎn)贊!
文/圖:珠海公司 陳鵬